【大學科研】港大發現火星存在多元化火山 有助揭開地球地質謎底

社會

發布時間: 2024/02/15 19:32

分享:

分享:

顯示火星上Eridania地區複雜的地質構造與火山沉積物,結合紅外線影像,暖色代表離地面較高的地形特徵。(圖片來源:NASA/Mars Odyssey/HRSC)

身兼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及港大太空研究實驗室副總監的行星地質學家Joseph Michalski最新研究揭示,火星的火山樣式比過去認知更為多樣,並發現火山活動主要由「垂直構造」驅動的早期火星殼層循環所控制,有助解決地球上關鍵的地質謎題。

港大表示,科學界過往普遍認為火星上只有類似地球夏威夷上的「大型盾狀火山」,並不知道火星跟地球同樣具有由地殼重熔循環所形成多樣化的「爆烈式火山」。研究發現,古老火星殼層存在大量形態各異的火山,例如熔岩穹丘、複式火山、破火山口和大型火山灰質盾狀火山。

此外,火星殼層過去通常被認為主要由玄武岩組成,其二氧化矽含量較低,幾乎沒有經歷殼層演化;但研究發現火山物質裏的二氧化矽含量很高,意味着火星殼層經歷了複雜的岩漿演化過程。論文指出,在古老火星上發生了強烈的火山活動,導致殼層物質坍塌進入火幔,岩石經過重熔後產生了富含二氧化矽的岩漿,形成垂直構造活動;相比地球,火星缺乏明顯的板塊構造,火山活動過程和特徵可能獲得更佳保存,故研究火星火山活動不但有助揭示火星早期地殼循環的奧秘,亦對研究遠古地球火山活動提供重要的參考和比較。

Michalski指,火星的火山活動比之前認知的更加複雜和多樣,而火星完好地記錄了早期地質過程及演化,不僅有助理解火星本身,更有助解決地球上關鍵的地質謎題。港大地球科學系講座教授趙國春認為,上述研究是一項重大發現,揭示了地殼循環不僅可以在以水平運動為主的板塊構造樣式中產生,也可在以垂直運動為主的前板塊構造樣式中產生,有助於地質學家解決地球上長期存在、與大陸地殼起源相關的爭議。該項研究結果已於近日在科學期刊《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上發表。

🎓全新TOPSchool全港中小學校搜尋器,入HKET App即睇!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

【全港中小學選校資訊】 【名校專區升學攻略】

【兒童健康百科】 【職場文化智慧】 【家事百科全書】

責任編輯:馮琪雅